北京报告1例肺炭疽病例/北京发现一例肺炭疽病毒感染
长按下方图片保存,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报告范围与...
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标准:2周内 ,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具体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
2、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标准 一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初报应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的2小时内完成;续报根据事件进展情况 ,每24小时至少完成一次;结报在事件终止后1周内完成。
4、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息报表。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 、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 、人数、死亡人数、年龄 、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
5、各级政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报告主体,负责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医疗机构、监测机构等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需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信息发布:国务院卫生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在必要时 ,地方卫生部门也可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公共卫生风险划分等级标准
公共卫生风险根据其严重程度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涉及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如肺鼠疫 、肺炭疽。 在大中城市暴发或扩散,或疫情跨省份蔓延 ,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
公共卫生风险的划分基于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定义包括:- 发生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 ,且流行范围限于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者波及2个以上县(市) 。
我国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 、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涉及多个省份或严重跨国界事件,例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具有扩散趋势或重大生物安全风险。
定义与划分: 在我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被划分为四级,分别为特别重大 、重大、较大和一般 。 公共卫生三级即为其中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国已有三地报告炭疽确诊病例如何防范?
1、从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应在操作时佩戴口罩和戴手套等相关防护,避免可能的病原菌经皮肤或吸入引起感染。若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并及时就医,同时协助专业人员收回可疑的动物产品,以免引起传染源的扩散 ,造成更多的动物和人感染。
2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8月27日发布来自现场的报告 。截至8月15日,山东省疾控中心报告滨州2例炭疽确诊病例,一例是一名14岁的学生(患者A) ,另一例是一名从事屠宰工作的35岁男子(患者B)。患者A于8月6日死亡,患者B已被转移至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3、②加强一般性的预防工作,杜绝该病传入 。(4)病羊处理 对亚急性的病羊 ,当其尚处病初时可注射抗炭疽血清,第一次50毫升。注射后4小时体温不退时,可再注射25~50毫升。亦可同时再注射青霉素50万单位 ,一天2次,连用3天 。但这仅对一些种用价值很高的病羊具有意义。
4、而对于他的预防,首先就是要从源头上来杜绝,不要买来历不明的肉 ,不要认为肉便宜,你就去捡了一个大便宜,如果肉是一些病死的牛或者是家畜就会有感染炭疽的风险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买回来的肉一定要烹饪熟食之后再去食用。
5、炭疽疫情的防控难度 难以彻底清除传染源:由于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的长期存活能力,以及动物感染后的广泛传播,使得炭疽疫情的传染源难以被彻底清除 。防控措施复杂:炭疽疫情的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疫苗接种 、动物隔离、环境消毒等。
乡村卫生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是什么
凡涉及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领导,负责人务必在2小时内报告至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 。 这一规定是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的 ,旨在确保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健康。
医源性感染事件报告标准:医源性 、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标准:2周内 ,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 医源性感染事件,涉及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的情况 。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当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 、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时 ,需报告。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辖区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人员必须服从安排 ,统一调配,随叫随到,配合做好调查处理等工作 ,在事发2小时内上报上级部门 。实行考核制度,实行月抽查、季检查、半年进行评比,对抽查、检查结果作为平时考核 ,纳入年终考核分值,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兑现奖金和乡医的补助。
发表评论